2022
02/03
18:29
你的位置:首页 > 两性情感 > 凯特在那个夏天离开了,拉塞尔在90年前就预言了她的回归。

凯特在那个夏天离开了,拉塞尔在90年前就预言了她的回归。

发布时间:2022-02-03 18:29:32
凯特在那个夏天出走,而罗素在90年前就预知了她的回归,19岁的凯特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她非常喜欢罗曼斯语和文学。但遇到迈克尔之后,凯特的生活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他们很快陷于了热恋,凯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和迈克尔恋爱、同居并于一年后结婚组成家庭。二十多年来,凯特相夫教子,勤勤恳恳

19岁的凯特收到了牛津大学的入学通知书,她非常喜欢罗曼斯语和文学。但遇到迈克尔之后,凯特的生活轨迹彻底发生了改变。他们很快陷于了热恋,凯特放弃了上大学的机会,选择和迈克尔恋爱、同居并于一年后结婚组成家庭。

凯特在那个夏天离开了,拉塞尔在90年前就预言了她的回归。

二十多年来,凯特相夫教子,勤勤恳恳,一心为家庭忙碌,四个孩子们在凯特的看护下慢慢长大,迈克尔也成为颇有社会地位的神经病科专家,房子从最初的平房换成了独立的洋房。在很多人的眼里,凯特和迈克尔一家和和美美,人人羡慕。

可是就在这个夏天,已经45岁的凯特忽然就想逃离这种生活。

不得不说,这个出现在英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获得者多丽丝﹒莱辛所著的小说《天黑前的夏天》里的生活场景放在我们当今很多家庭生活中也不过时,甚至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六七十年代的人们过早地过上了这样的生活——

没有经历大的灾难,大的痛苦,还有足够的收入保障着整个家庭的运转且身体健康,工作、老人、孩子在外人看来都还不错,日子不觉得特别好,细想又不觉得怎么不好,温温吞吞的,除了对时光流逝带来的平淡、疲劳、落寞、郁闷状态的隐忍,实在感觉不到哪里不幸福。

毫无疑问,正是这种幸福感的“亚健康”状态在慢慢侵蚀着我们家庭、社会、人际关系的根基。

有意思的是,《天黑前的夏天》一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凯特在结婚前送了迈克尔一本《罗素论幸福》(当时译为《幸福之路》),而且她坚信: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

罗素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涉猎极其广博,是20世纪西方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誉为“世纪的智者”,1950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一生著述七八十种,尤其是在人生哲学方面的著述颇为丰盛,《罗素论幸福》在1930年首次出版,这本书虽然写于90多年以前,有些道理用在我们当下生活的解惑答疑还是有相当高的指导意义。就从这部著作中我们发现,罗素比其他哲学家更擅长以通俗的语言来阐述人生的智慧,这样的表达方式让哲学“俯下身子”贴近人们的日常,从而降低了普通人学习、领悟人生哲学的难度。正如罗素自己说的:“我写这本书就是为了根治日常不幸。”

从这个细节来看,我们不难发现,莱辛在创作这篇小说的时候,在设计女主人公从出走到回归的故事发展主线时,罗素的幸福观成为贯穿凯特思想和行为走向的关键,凯特在那个夏天做出的一系列的决定,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罗素人生哲学的启发和指引,一步一步走出苦恼的困境、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幸福。

如果说小说家以呈现生活为己任,那么提炼出筋骨就是哲学的拿手好戏。罗素的人生哲学在深究生活不幸福根源以及找到幸福感的良策都像是为凯特一举一动订制的“画外音”。

一、不幸福的原因

事情的起因还是在那个夏天,迈克尔要到波士顿那家医院工作四个月,23岁的大儿子史蒂芬约了几个同学花四个月的时间游历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22岁的艾琳要与父亲结伴去美国走访朋友,二儿子詹姆斯应邀去苏丹考古挖掘,就连最恋家的19岁的蒂姆也下定决心接受弗金森兄弟的邀请去挪威登山。

所有的家人都有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这个本来以凯特为核心的大本营一下子就要人去楼空,凯特忽然觉得自己已经不被需要,这让凯特倍感孤单和落寞。从事事亲力亲为到一下子成为可有可无的人,巨大的心理落差倒逼着凯特对自己二十多年的生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罗素认为“这种不幸很大程度上是源于错误的世界观、错误的道德观和错误的生活习惯,它让人们丧失了对一般事物的天然的热情和欲望。”动物只要不生病、不挨饿就会快乐,作为具有相当智慧的人类也理应如此,可是实际生活中,正如布莱克所说:

“我看见每个过往的行人,都有一张衰弱、痛苦的脸。

步入中年的凯特同样也是陷于了这些“沼泽地”:

(一)对自我的过分关注

从最初放弃学业嫁给迈克尔开始,凯特就心甘情愿地为整个家庭的运转忙碌着。因为多年不外出工作,凯特的思维和影响力被固定在很小的一个范围之内,甚至一直秉承“婚姻嘛,就得有人付出,有人享受”的传统思想,在将近20多年的时间里,除了服从和适应别人,就是为家庭事务忙碌。即使在婚姻家庭关系里,她也是一再妥协,以至于家人对她的付出和隐忍也习惯性地认为理所当然。

她甚至在察觉迈克尔身上生发出的那种“膨胀、扩张”、得知丈夫在外不断沾花惹草的事实,她唯一能够选择的态度就是蓄意做出一个“嘲讽的、皮笑肉不笑”的笑容。

对家庭关系中不被看见、不被认可、不被欣赏、夫妻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的惶恐、怨恨、排斥,使凯特陷于现有关系的“内循环”又没有建立起打破僵局的“外循环”是凯特内心不幸福的根源。

(二)疲劳

在为人妻的角色下,凯特处处维护迈克尔的社会形象,要保持时刻谨慎,穿得体的衣服、做出得体的笑容、说得体的话,收着性子做事,深怕在人前出错,这样的社交关系让凯特感觉十分压抑;在为人母的角色下,她总是以孩子为中心,随时待命,亲力亲为,忙前忙后,这样的全身心付出的自我满足感却在有一天蒂姆突然发飙冲她大吼大叫说:快要被她窒息死了的话语中崩溃。

相比于保姆一样繁重的家务,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微妙使凯特经常处于神经疲劳的紧张状态。为搁浅的“海豹”寻找合适的水源,一直是凯特梦境的主题,书中反复出现过六次,按照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这实际上就是凯特在为自己的精神困顿寻找出路。

困在一种模式里,没有选择权,没有决定权,凯特找不到让自己由衷开心的理由。

(三)舆论压力

大多数负罪感根植于潜意识,害怕被人排挤的感受就出现在意识,尤其是在社会规则、道德规范的影响下,一个人往往会遵从从众心理而去选择被认可、被接受、被喜欢的方式生存。凯特就是被自己选定的社会形象所绑架,而且投入更多的精力、财力来练习和维护,言行、举止、服饰甚至是笑容。

因为自己的房子被别人租用,凯特选择看一眼自己的房子。就像看自己的生活。邻居在花园里松土,有人从她身边走过,除了一只小狗认出了她,没有人认出是凯特回来了。甚至她的好朋友玛丽也没有认出她。她像一个隐形人一样从自己的房前走过。她终于明白,所谓的友谊、关系、“对人的评价”如此肤浅和健忘。

二、罗素开出的幸福药方

罗素说:培养自己的爱好,兴趣越广泛,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好奇心。获得幸福的机会就越多,即使失去一个,还有另一个。

好在凯特对未来出现的情况提前做了准备,她甚至在多年以前就为这个夏天做好了应对计划,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从家里走出去为福利机构做义工,学着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不那么娇气”的事物上面,一旦情况发生变化,也不至于落入惊慌失措的境地。

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凯特走出家庭,走上了自我觉醒之路,纵观凯特从一个家庭主妇慢慢融入社会的过程,无疑就是一一打开了罗素所说的获得幸福的药方:

首先,就是要保持热情。

平时,凯特除了经常性地安排时间做义工、与邻居聚会、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还常常利用自己的葡萄牙语言功底为别人翻译一些资料,甚至还翻译过一本葡萄牙语的小说,虽然没有赚到多少钱,但是也为自己赢得一些称赞。

保持了这样一种对世界、对周围人的好奇心、善良和热情,凯蒂为自己赢得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哈佛大学利用75年的时间追踪了724人,发现幸福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他们带来的人生福利。

现实生活中,在任何情况下,对生活抱有热情的人更有优势,在人群中更闪光,也更容易凝聚热情和热爱热情的人——谁都喜欢和快乐的人做朋友。

其次,要有一份工作。

罗素认为,目标的连续性是长久幸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因素大部分人是从工作中获得的。

凯特应邀在国际食品组织担任翻译职位,她扎实的葡萄牙语同期翻译的能力得到该组织的肯定,同时基于她多年家庭主妇的全面统筹的能力和细致温和的服务态度也为自己赢得了另一次就职机会,她随即被邀请参加在伊斯坦布尔的国际会议的管理组织。这样一个被发现、被认可、被赞美而且能够挣来不菲的一笔收入的过程使她充满自信、不亢不卑的表现赢得了来自世界各地精英人物的赞美和邀请——这一切让凯特在家庭关系中没有实现的自我成就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正如罗素所说的,工作,唤起了凯特内心最深层的快乐和幸福感。

再者,获得爱和赞美

缺乏热情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觉得自己不被爱。被爱、被需求、被赞美的感觉比任何东西都能激发热情。

这样的热情,凯特尝试从不同的人身上获得。在为世界食品组织工作期间,凯特像朋友一样对待每一位入会代表,事无巨细地答复他们提出的各种需求,凯特像朋友一样对待一起工作的人,即使是服务员阿梅德她也不例外,因为她的加入,给会议带来一种友爱的氛围,她是人见人爱的凯特——几乎每一位入会者都邀请她去他们的国家-----因为互惠而产生的友爱,不仅能够促进各自的利益,也能促进共同的利益。这也是罗素认为的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之一。

再就是,学会放弃

罗素说,每天努力相信一些日益荒诞的东西,这是令人疲惫的坚持,长此以往也是最令人恼火的。结束这种努力,是获得安全感和持久幸福感的必要条件。

多年的生活磨炼,让凯特成为经验老到的倾听者。这也是她吸引年轻男子杰弗里的最重要的一点,在两人结伴去西班牙旅行的过程中——凯特为了证明自己吸引异性的魅力,杰弗里却是迷茫于生活的无助者,旅途中杰弗里一直在生病,这样一个磨难多于情爱的过程中,凯特发觉两个人更像是各取所需的工具人。于是在确定杰弗里有教会医院悉心照料的前提下,毅然放弃了这段荒诞的恋情。

同时,她也就放弃了证明自己还年轻美貌的努力。认清并最终接受这个事实最重要的一个细节是,凯特不再像以前那样选择染发去掩盖衰老这个真相,而是任由头顶冒出一圈白发。“白发宣言”是凯特彻底与之前的生活告别的标志。之后,她放弃了维持自己选择的自我形象,放弃了诸如不吃草莓酱之类的清规戒律,她选择让自己幸福。

最后,我们还要努力改变自己。

努力改变自己的认知水平,努力做自己,这些改变让凯特在处理各种关系时更加宽容和从容。

在与莫琳的交往中,知道莫琳害怕成为像母亲一样的失败者而害怕结婚时,凯特更多诉说自己在婚姻中的挣扎和美好的经历,供莫琳参考,也是在反思自己。这其实代表凯特在家庭关系中的观念的改变,她更多考虑的是宽容和放手,她不再计较迈克尔的行踪,也不再急于回家,不再担心孩子的近况,放心把家扔给孩子们打理,所以,即使凯特最终选择回归家庭,她也不再是以前的凯特,她在梦中找到了那片大海,她一直抱在怀里的海豹虽然还能看得见身体上的伤痕,它已经自由自在地和海豹群一起畅游了。

写在最后

在《罗素论幸福》一书中,罗素以数学家的理性思维和哲学家的严密逻辑对诸如拜伦式的不幸、竞争、无聊与兴奋、嫉妒、疲劳、迫害妄想、畏惧舆论等不幸福现状的根源进行深刻剖析,并最终给出重新获得幸福感的建议,对比着凯特出走的那个夏天的经历来看,这本书的观点无疑是贴近人们的真实生活一步一步传达出来的,以至于被应用到很多文学作品中,对于那些“总是想太多、总有做不完的事、总觉得生活很无聊、总觉得周围人都比自己过得好”的现代人来讲,翻开《罗素论幸福》的124页,就会最先获得幸福的秘诀,那就是:尽可能怀着善意而非敌意,关切尽可能多的人和物。《罗素论幸福》虽然出版于91年前,但在观照我们如何调整、改变认知角度,提高获得幸福感时一点都不过时,这或许就是哲学特有的前瞻性的魔力吧。


原标题:凯特在那个夏天离开了,拉塞尔在90年前就预言了她的回归。

关键词:性等于幸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来自于网络收集,著作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admin#30bags.com (#换成@)。

可能感兴趣文章

我的浏览记录